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正文

环球观速讯丨王衍:如何用创新机制推动农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落地?

2023-05-21 12:13:49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5月21日电 题:如何用创新机制推动农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落地?

作者 王衍 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


(相关资料图)

中国要实现脱贫攻坚,金融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关金融政策也被称为支柱型政策。

粗略测算,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十四五”期间要完成中央的任务,至少需要48万亿元资金落地,而这部分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民间、金融机构这三大渠道。

当前发展农村金融的矛盾是什么?

中国亿万农民要发展,对金融存在着巨大需求,但我们也能经常听到“农村金融贷款难、贷款贵”的说法。当前的农村金融何以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

目前,农村金融需求主要集中在基础性需求、升级层次需求两方面。前者主要包括简单再生产、以及周转型的资金需求等;后者作为一种发展性需求,成为农村金融难的症结所在。

农村金融发展性需求主要包括扩大再生产,以及合作社、农业企业的产业链投资,投资需求规模较大,一定程度上靠简单信用很难维持。

目前,农村真正融资有困难的是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农场、合作社,特别是中小型农业企业。

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一定规模的贷款资金申请难,贷款费用相对较高,以及农民希望贷款期限配合生产有一定时间周期,此外,农业企业常常发展的战略规划意识薄弱,资金需求缺乏长期计划。

尤其要提的是,农民在融资过程中最大问题就是缺乏抵押担保。农民的生物资产理论上可以抵押,政策上也要求抵押,但实际操作落实难度很大。此外,一旦农民的相关贷款出险,风险处置又成为另一个难题。因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发展不够充分,很多产品是非标性质的,交易起来比较困难。

解决农业农村融资问题的路径是什么?

农村金融问题的解决整体上有两大切入点,基础性金融的服务要“看人”,即要评估借贷主体的个体信用;发展性金融服务要“看事”,即要关注资金项目的投资回报、风险可控等要素。

解决农业农村当前普惠金融服务难题,需要机制的创新。我们可以称之为“三驾马车”。

首先,要激活、加大市场中资金供给主体间的竞争,释放农村金融市场活力。目前,农商行和农信社是农村金融供给的主体,两者占比一度要达到80%以上。此外,要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让出险项目交给市场与专业人士处置。

其次,依靠合理的财政政策培育农村金融大市场。

发展农村金融过程中常常有一个现实矛盾:农民觉得融资门槛太高、金融机构觉得风险太大。这中间就需要通过政府支撑打开农村金融市场,让农民用得起资金、金融机构敢放款。财政政策支持的方式比较简单,可以采取补助、补偿、贴息、奖补等形式。

再次,以科技为支点,加快完善农村普惠金融市场的建设。新技术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农业保险、农业担保、金融大数据等领域。

2007年开始,中国的农业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农业保险市场;当前,农业担保在中国广大农村也取得了一定发展,以上两项,财政补贴政策功不可没。

目前,大型商业银行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脱离物理网点,下到农村去积累有效数据。在农业补贴、生产经营、主体身份等大数据积累基础上,金融机构可以进一步加强相关借贷主体的信用评定工作。

2021年,政府曾推出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农民可以利用政府背书的App或小程序提出信贷需求,通过担保公司担保,最终从合作银行就可获得贷款。随后我们把这个成功经验进行了复制与推广。

具体来看,目前浙江省在农村金融领域做到了无感授信,秒申秒贷。相关项目实现了线上精准对接,线下进行撮合,为农村普惠金融工作积累了一定发展经验。(内容来源于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的发言,未经作者审核) (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李惠聪

【编辑:熊思怡】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动态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