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正文

大学生网购“碰瓷”被刑拘,法律面前别耍小聪明 | 新京报快评 消息

2023-05-30 01:31:16 新京报

▲资料图。图/IC photo


(相关资料图)

不走寻常路搞钱,后果很严重。据红星新闻综合报道,一名00后在校大学生网购各种虫子,自导自演放进网购食品里,并找来亲朋好友的十几个账号,持续下单并一再找商家恶意索赔。在他的“感染”下,其同学也模仿了起来,用同样的套路“碰瓷”商家。

目前,该涉事大学生已被武汉警方刑事拘留,他的同学因涉案金额较小,经警方批评教育,已全额退还相关款项,并亲手写下了致歉信。

据报道,两年多以来,袁某共向这家零食企业反馈了43个“有问题”的商品,前后一共获赔7800多元。他的操作技术含量并不高,利用不同的账号、不同的购物地址向商家索赔,但这些账号、地址和电话是存在交叉使用的,这种索赔现象积累到一定的量,自然就引起了商家的怀疑。

套路不高明,但为何能屡屡得逞?对商家而言,原因无他,无非息事宁人的性价比更高。

现实中,消费者投诉食品安全问题很常见,商家在处理单一案例时往往比较谨慎,倾向于向投诉者妥协,即便不能确定问题是否属实,很多时候商家也会低调处理。从技术角度看,消费者反馈商品问题后,商家是很难证伪的,加上面对单一案例,消费者的索赔诉求可能并不高,这样一对比,息事宁人肯定最划算。

商家很无奈,但投诉者未必就完全有恃无恐。站在投诉者的角度看,他的风险收益比并不高。

要让商家满足诉求,你就不可能要价太高,袁某两年多时间靠这种索赔非法获利8000元不到,一共反馈了43个“问题”商品,这么算下来,每一单索赔获利200元不到。

可是他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可不可小觑。敲诈是一项非常严重的法律指控,具体来说,敲诈勒索罪定刑主要参考两个因素,一是敲诈数额,二是敲诈次数。按照法律规定,将近8000元的非法获利,一旦敲诈勒索罪成立,那么他可能面临超过半年的有期徒刑,考虑到其操作的次数较多,最终判决可能还要严厉。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各地也出现了类似案例。今年2月,哈尔滨警方捣毁一涉嫌敲诈勒索的团伙,该团伙成员用打孔机、电钻等工具,向网购的食品包装内放置头发、线头等异物,再重新进行密封,造成产品有严重质量问题的假象,对商家进行敲诈,非法获利达80余万元。警方介绍,类似作假行为可以通过刑侦手段识别,切莫抱侥幸心理以身试法。

这起案例的特殊之处还在于,涉案者为在校大学生。一般而言,大学生群体知识水平较高,理应具备相应的法律常识,守法遵法,对法律法规心怀敬畏。然而,这起案例说明,知识水平的提高并不天然意味着法律素养的提升,在大学校园内开展法律知识普及和法治教育活动,不仅需持续推进,且十分必要。

大学生涉世未深,每一次铤而走险,都在为自己今后要付出的代价加码,陷得越深,代价越大。机关算尽太聪明,最终反误了自己前程。

对此,大学生要知法懂法,切勿心怀侥幸,以身试法。袁某玩小聪明,还把自己同学带下水,这段不光彩的人生经历对其个人影响多大尚且不得而知,但教训确实足够惨痛。每一次看似不起眼的选择,可能都会左右你的人生走向,守住法律的底线,路子才能越走越宽。

撰稿 / 李建国(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赵琳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动态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