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正文

德国连续47年是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 2022年被美国“截胡”? 今日讯

2023-06-02 14:39:15 全球快讯

【蓝科技观察】中德贸易关系过去47年总体处于平稳关系,2022年或因被美国截胡而打破平衡。

来自管理咨询公司EY的分析,在几年前,中国还是德国第四大投资国,截至2021年底,德国连续47年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连续六年蝉联德国全球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然而,目前中国在德国却仅处于次要的地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相关数据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企业对德国公司进行了26次收购或投资,总价值近2.9亿美元。在对德国收购或投资案例中,中国企业排名位列第12位,美国公司和英国公司分别以242笔和128笔交易位居前两名。

和2016年相比,中德之间的并购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16年是“中德并购年”,中国企业收购德国企业的商业委托案例为68个,而到了2017年则下降到54个,2018年达到最低值,只有34个。

2022年中德并购持续减少并不是个案,针对整个欧盟而言,中国的收购投资行为都在降速。

去年,中国企业对欧洲公司的收购或投资为139起,比2021年减少了16起。值得注意的是,这139起交易的价值仅为43亿美元,这与2021年相比减少近三分之二。

被德国乃至欧盟津津乐道的中德最大一笔单一收购案已经成了历史。此前,德国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是中国美的集团收购总部位于奥格斯堡的机器人制造商库卡,仅此一起交易就花费了47亿美元。

类似这样的交易案恐怕今后不会在发生了。一方面是地缘政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市场环境的多变掺杂太多的其他因素,总体上,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关系进入相对下滑区间。

上述数据表明,当前中德关系处于冰点状态。这种状态会对中德以及欧盟带来怎样的影响?

第一:中德和中欧的经贸合作存在潜在的隐忧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趋势不断抬头,例如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推动制造业回流,对全球产业合理分工造成不利影响。从“不要对中国再天真”,到“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近两年德国内部在对华问题上出现争论,甚至德国一些政客的立场遭到工商界的强烈反对。

上个月,在德国政府内部经过几个月的争论后,中远集团获准收购汉堡港托勒罗尔特集装箱码头24.99%的股份。据此前报道,2021年9月,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同HHLA达成收购“福地”码头35%股权的协议,这一协议遭到德国个别媒体和政客的反对。2022年10月,德国政府批准了一项妥协方案,允许中企收购“福地”码头24.9%的股权。

从这次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层面合作共赢的意愿始终存在。其实该收购案本身标的并不算大,但在中德、中欧关系面临当前的复杂环境,并购本身能否在功功不在再于标额,也不再于中国市场的潜力有多大,而是外部的政治因素对并购甚至会起到决定性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这笔本应互利互惠的交易因莫须有的“担忧”一波三折,折射出部分德国和欧洲政客不顾经济发展要求对华过度防范的政策倾向。

从德国以及欧盟企业角度看,中国仍然是他们不愿失去的最大单一市场。然而欧美对中国的“去风险”和“脱钩”,影响了中德以及中欧的贸易关系。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德和中欧能否进一步加深经贸合作,增强战略互信,都有很多变量。因此,指望中德以及中欧贸易关系短期内变暖,是不太现实的。

第二:德国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中国制造和外贸面临巨大压力。

众所周知,德国一直稳坐欧盟经济第一把交椅,是欧盟单一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国家,与欧盟内其他经济体保持强劲的经贸关系。如果中德关系带歪了,这必将影响中国和其他欧盟国家的经贸关系。

据了解,作为欧洲最稳定、最发达的欧洲经济体,前些年德国曾备受中国投资企业青睐。尤其是中德建交45周年前后,借着两国关系日益密切,大批中国企业纷纷来德投资并购。

从全球价值链位置看,德国主要处在高端环节,中国部分产业跻身全球中高端,也有部分产业环节处在中低端。中德双方相互投资以高技术领域为主,德国在华投资主要以汽车、化工、发电设备等生产性项目为主,技术含量高;中国对德投资主要集中在汽车及信息通信技术领域。

如今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进一步衰减,中国与德国的经济关系到底会有哪些变数,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中德关系的紧张将给中国制造和外贸带来新的挑战和危机。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动态

关注